网上有关“学历史的十大优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历史的十大优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接触较多知识,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历史系看似“故纸堆”系,实质上是个跨学科的“全能”系,不仅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而且还接触各类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庞杂,这样造成了在某个方面的知识不细,但所知的领域更加大。例如,历史系的学生虽然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了解没有学文学的同学知道的,但相对其他学科背景的同学要了解的多,历史系学生虽然没学经济的同学了解经济运作规律,但是也肯定知道“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世界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各国历史和国情有所了解,对各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有所了解。我们可以看看历史系的方向,有国别史(包括美国史、英国史、苏俄史、日本史等),断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虽然这些课不能都开全,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历史系学习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特点成为优点。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遨游于多种门类的学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知识面的拓展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综合性学科优势,有利于培养“快速学就能力”。
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学就是哲学,中文就是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历史系却不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实是“文史哲不分家”。历史书籍里面包括了历史、中文、哲学甚至其他各种门类的学科。例如,大学专业中有政治学,历史学中“政治制度史专题”;大学专业中有经济学,历史学中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大学专业中有外交学,历史学中有“中外关系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大学专业中有国际关系学,历史学中有“战后国际关系史”,历史学中具体问题的分析更离不开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成果。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都追溯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背景。经济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显学,但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因为必须在历史进程中研究客观经济规律。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社会,各种新的知识急速增长,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时或许用不到或许早已淘汰,所以最需具备的能力是“快速学就能力”,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通过几天的学习马上就能具备与应用。而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一个本科阶段没有仅仅在一个领域死钻的学生(事实上,本科阶段也不可能在一个领域死钻)就能具备这种能力。
3、培养大历史观念,有利于形成看事做事冷静的素质和宏观性的战略思维。
可以说历史学是除天文学之外的以大尺度时间为单位来思考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动辄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史的学习能够使习惯于思考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事件和问题,人的短暂一生,那就是很不在话下了,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不拘泥于短期利益,比较善于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确定自己的当前行为,因而有较强的战略头脑。
另外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惯看历史的成败,也有利于形成看事做事冷静的素质,冷静的态度更能让人去理解分析,这正如斯宾诺莎所说的历史的任务在于“让人不悲不喜,而在于理解”。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社会需要这种战略性思维,也需要精于计算、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学思维。
4、训练“史料眼光”,有利于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缜密大胆的推理能力。
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是论从史出,要求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所以历史研究往往会对史料的使用比较细致谨慎,强调史料的反复多角度求证,就我们熟知的王国维先生就提出过“二重证据法”。这有利于培养历史系学生严谨的态度。
光有细致谨慎的态度还不够,因为前人留给我们的只是历史的残片,所以还需要我们有大胆的假设和较强的推理能力,正如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
另外长期的史料考证有利于我们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因为现在生活中很多平常事或物或许在若干年后成为研究现在的历史材料。长期的学术训练能够让学生用“史料眼光”看待事和物,因而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
5、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智商”,也有利于提高“情商”。
历史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人文学科,一门研究“人性”的学科。历史学中虽然看似缺少各种理论,但是充满着各种案例(当然新史学开始采用各种社会科学的成果)。就中国传统史学而言,典型的是“案例似教材”,如《资治通鉴》的命名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点。
理论学习虽然在现代社会比较流行,在传播的速度上是个优势,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人性难以量化和模型化,人性能否理论化本身就是个问题。其次理论往往将复杂的人和事抽象成理想状态的简单的模型,但是当人真正去实践时还有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这就是炒股专家不能成为炒股高手的原因,当真正买股票时直觉、勇气这些因素也在起着作用。第三理论学习固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理性思维,但是不利于培养人的非理性情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商,而“理性只是人类情感的冰山一角”,很多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比智商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案例学习通过描述还原“历史现场”,相对而言优势在于能够接受非理性因素的熏陶。
6、知识经济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历史系学生的比较优势。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社会,各种新的知识急速增长。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经济”这个词尚存争议,但知识的重要性谁也无法否认可以说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如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资本。知识的重要性使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十分迫切,真正的大企业是专门由相关部门进行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个体知识团体化,内隐知识外显化,外部知识内部化 ,组织知识产品化。”人才需要流动但知识需要留住。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正规,而我国可以说刚刚起步,正在建设过程中。知识管理也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认同感、归属感的增加。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培训业在中国的起步,业内人士的普遍认识是我国培训业发展迅速但现状混杂、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倒闭兼并的重新洗牌使培训业真正发展。相关研究也表明: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1%的财力就能带来7%的收益。而历史学背景的学生在接受历史学的人文主义熏陶后能够在培训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持续认同、工作态度的持续端正上。一些大的企业也在建立企业大学,如金融界的平安集团,企业大学不仅使员工技能增加,而且还能让员工对企业文化持续认同、工作态度持续端正,更应该创造文化消费,让员工感受到快乐,这正是历史学学生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百家讲坛》便是典型的文化消费,其中很多节目是具有历史学科背景的。
再者大企业也是需要历史学背景的人才的:跨国公司需要对中国本土国情和文化习惯的深层认识;一个企业正如一个民族,如果想要真正走远,不仅要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存在与支撑,也需要一些仰望星空、关注星空的人存在,尽管这样的人不多,但是无法缺少。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既要有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主导,更要有文史哲人文学科的补充,不仅要有技术管理,更要有人文管理,只有人文管理才能给员工以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这些因素都要求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有历史学学科背景的人存在。
历史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历史知识能够增长人的智慧,学习历史能够提高治国安邦的本领,学习历史有益于个人的修养等等。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学习历史还会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肯定性的答案能够给出很多。
然而,在西方,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史学。
后现代史学具有否认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倾向,对历史学的功用和价值也提出了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为什么学习历史这样一向勿容置疑的问题也感到困惑了。
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
自进入人类社会以来,人类就知道向历史学习了。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讲中国历史研究法,在讲到史学的起源时,对史学的最初形式作了想象的描述:“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长老,每当游猎之隙暇,或值佳辰令节,辄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围炉藉草,纵谈己身或其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等等。
听者则娓娓忘倦。”也就是说,最初的历史形式是传说故事。
人们通过这些传说故事,就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大事。
一般动物也有记忆和模仿的本能,但它没有知识,它不能将第一代所积累的经验传至二代、三代,这是因为动物没有“史”。
人类则不然,先代的生活经验,能以记诵或记录的形式,留传后世,历数百年数千年而不失坠。
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化,“史”的作用可谓大矣。
完全可以说,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历史记载的出现,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史之有用,大概谁都否认不了。
至于为什么有用,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很少上升到科学理性的高度,回答这个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史学理论,指出:“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
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从而指出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西方生机主义哲学提出,历史为进化而存在,为生机开展而存在,历史具有生命性,认为历史、现实、未来都是一线下来、有机联系的。
这一点与唯物史观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历史”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过去的事情虽然形式上过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响有很多遗留下来,对现实、对未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所以,如何认识历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纯粹的认识论或知识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如何处理现实和开辟未来的问题。
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未来有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探索过去,对了解现在、预测未来是有帮助的。
《易传》中说“彰往而知来”,道理就在这里。
认识历史,必须通过历史学才能实现。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关乎人的素质修养的学问。
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了解社会现实、制定各项政策、提高个体人文修养,离开了历史学,都是没有根基的。
80年前,李大钊说过:“研究历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个时代正在生长成熟、正在寻求聪明而且感奋的对于人生的大观的征兆。
这种智力的老成,并于奋勇冒险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进。”他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
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
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科学的态度。
所谓科学的态度,一是尊疑,一是重据,而史学即以此二者作为宝贵的信条。
史学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这种科学的态度,造成我们脚踏实地的人生观”。
李大钊这些话,虽很朴实,却意味深长,值得重温。
由此可见,一个国民,不能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一个领导干部,更不能忽视历史学的修养。
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追问
中国真正值得研究的学术领域确得不得 *** 的资助,没人去研究,就算有人凭兴趣爱好研究出成果却也得不到承认,不能在专业权威刊物发表,中国学术将何去何从?
追答今日谈及中国学术,津津乐道的话题,多为人文学科的学人及其学术,而当时所抱怨的,却是经费多被自然科学占用,与你道情形极为相似。
社会科学方面,多数还在囫囵吞枣,格义附会,达不到忠实输入的程度,远不及前辈学人对相关领域的认知把握。
虽然社会变迁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甚至各种调查统计也渐趋出色,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却严重滞后。
人文学问外国一面并未改观,中国方面则反而更加偏好用外来间架填充本土材料,对内则不免愈有条理系统,去事实真相愈远的偏蔽;对外则成不过证明别人的正确,败适以暴露自己的无知,两头不讨好。
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治文要治史。无论是从语文课文中的人文性,亦或只是汉字本身,无不渗透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么,当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回归历史知识,重视历史知识便十分重要。
读史使人明智,明智则通达文章,严谨治学。当我们分析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太多的现象,太多的故事都或多或少曾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读史,实则也是为了鉴今。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有充足的历史资源可以拿来在语文课堂进行应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有深度呢?事实证明,我们是拥有相当充实的历史资源的。而当我阅读了大量文字材料之后发现,阅读其实客观上就是在书写作家的历史。可见,历史素养对一名语文教师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的,由此,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教语文的班主任能够同时带品德课,个中原因,或许不止占课那么简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对于语文教学本身人文性的培养和提升也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的。
关于“学历史的十大优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御篷骏]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2070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御篷骏”!
希望本篇文章《学历史的十大优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学历史的十大优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历史的十大优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接触较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