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2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2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2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2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2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31.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32、?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3、?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3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5、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36、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37、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3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9、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40、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2、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43、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44、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4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6、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47、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48、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4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50、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5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5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53、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54、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55、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56、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57、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58、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59、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60、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根据之一。放大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的(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是:
(1)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人眼和观察对象直接来回移动,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2)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观察对象,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使用观察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5、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6、(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许多(荧光点)主成,彩色屏幕的色彩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的肢体,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9、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3、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4、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5、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8、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9、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实验: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3)、实验材料: 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和菜油;
(4)、实验方法:将三枚铁钉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
(5)、实验现象: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放在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6)、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其中水的作用较大。
10、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1、用长柄金属汤匙去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的加热,白糖会发生物理变化(熔化)和化学变化(碳化)。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1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
(1)制成合金;
(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
(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第三单元 宇宙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4、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7、月相变化图:
初一 初四 初八 十二 十五 十八 二十三 二十七 三十
8、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9、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面;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面)。
10、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
12、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14、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5、“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
16、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
17、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18、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
19、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20、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看到太阳的一部分货完全看不到,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形成时三球位置图:
太阳 月球 地球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受到污染。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14、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的方法:优点(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缺点( 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9、减少垃圾的方法有:
(1)减少丢弃;
(2)重新使用;
(3)回收利用。
20、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
(1)洗手洗脸用水盆;
(2)淘米水用来洗碗;
(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21、说一说对家乡自然水域治理的建议:(三条)
22、说一说环境保护措施:(三条)
23、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答: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
24、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被称为“地球的盔甲”。
25、联合国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
连线题
1、 物理变化:
面包发霉
铁生锈
水结冰
化学变化: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火柴燃烧
铁钉弯折
2、用线把下面的人名和所做的贡献连起来。
袁隆平
列文虎克
罗伯特.胡克
巴斯德
培根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用线把下面昆虫的触角和形状连起来:
蚕蛾 棒状
天牛 丝状
蝴蝶 鞭状
蚂蚁 羽状
蝗虫 膝状
画图:画出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图: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的知识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也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4、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6、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7、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
8、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热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9、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2、验证土壤成分的实验:(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2)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证明土壤中有空气。(3)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物质:证明土壤中有沙粒、黏粒和腐殖质。
3、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4、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如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仙人掌、芝麻、花生、西瓜)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月季)等。
5、(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6、土壤沙化是表示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的现象。引起土壤沙化的原因可能是干旱或流沙入侵等自然因素,也可能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开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
7、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保护土壤的活动: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破坏土壤的活动:开窑烧砖、开山毁林、抛撒垃圾、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我们将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的物体称为固体。
2、(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的物质称为液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3、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由规范的玻璃筒或塑料筒制成,刻度精确,刻度通常以(毫升或升)为单位。使用量筒时的注意事项: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后才能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尺)。使用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在实际检测中,气泡在哪边,说明哪处(高)。
5、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可能改变。混合后的固体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分离混合物的方法:①选择大孔眼的筛子分离玉米粉和绿豆的混合物。②选择磁铁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③用过滤装置分离沙子和红糖的混合物。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糖等物质。在20℃时,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在20℃时,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204)克白糖。
7、分离水中的物质。(1)过滤法:通过过滤法可以将水中的不溶物分离出来,泥沙能用过滤法从水中分离出来。比如自来水厂的水在出厂前就要经过多次过滤和其他操作。(2)蒸发法:通过蒸发法可以将水中的溶解物分离出来,盐能用蒸发法从盐水中分离出来比如我们吃的盐大多数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2、地下水的现状: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地下水的补充:(1)铺设透水路面;(2)雨水回灌地下;(3)堤岸过滤。
3、装海水的勺子加热后,勺中留下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的颗粒是一些含盐类比较多的化学物质,导致海水喝起来又苦又咸。
4、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和咸水湖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在这(3%)的淡水中,(三分之二)是冰川和难以利用的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呼吸系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将(澄清石灰水)倒入呼出的气体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4、消化系统: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咽部:吞咽食物。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肝脏: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注意:食物不经过肝脏)。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4.5倍。
5、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6、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7、营养素的来源: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3)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4)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5)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6)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8、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土豆、馒头、米饭中含有大量淀粉。
(2)将食物放在白纸上用石块去挤压,观察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可以检测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花生和肥肉中含有大量的油脂。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有哪些?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的知识点是如下:
1、水摸得着,而空气摸不着。
2、水是液体而空气是气体。
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空气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5、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几乎是所有植物所需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
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5、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一声带。
7、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8、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9、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既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关于“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觅琴]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122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觅琴”!
希望本篇文章《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