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信息资源中心
信息资源中心(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主要业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是为发展国家科技事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各种类型和各种载体的科技文献信息并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信息资源中心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服务部、院士著作馆、数字图书馆研究室。
1、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工程技术各学科领域内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文献购置经费的不断增长,馆藏文献的规模、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馆藏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断提高,文献的满足率和保障率达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备了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图书馆。
2、文献服务
信息资源中心目前实行365天到馆读者“一站式”服务、24小时全天候网上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先进,服务方式灵活多样。
(1)文献阅览服务
◆ 查目厅目录检索服务:提供本所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馆藏目录检索服务及读者阅览咨询服务;
◆ 期刊阅览服务:提供近两年中外文现刊及检索参考工具书阅览服务;
◆ 特种文献阅览服务:提供中外文过刊、中外文会议、学位论文等文献阅览服务;
◆ 缩微文献阅览服务:提供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及七国两组织专利的缩微文献阅览服务;
◆ 电子资源检索和阅览服务:提供光盘或网络版资源的检索和阅览服务。
(2)原文提供服务
◆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注册用户的网上原文提供服务;
◆ 本所、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图书情报机构的馆藏原文代查服务;
◆ 向大英图书馆、加拿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国外机构提供长期的馆际互借服务。
(3)科技查询服务
◆ 国家、省、部、市、地等各级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等的查询;
◆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的评估、认定以及科技查询人员的资格培训;
◆ STN系统欧洲服务中心FIZ中国总代理。
(4)论文收录引证服务
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开具科技论文收录及被引用证明。
3、院士著作馆
院士著作馆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倡议下,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献,建设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知识宝库;展示院士风采,传承院士精神,宣扬院士思想,传播院士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保障,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院士著作馆现已收藏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学术著作和3300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风采物品,建有可供检索查询的院士信息系统。院士著作馆建有大型煅铜浮雕壁画《院士名山》,以汉代竹简的艺术形式镌刻捐赠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启迪后人。
4、科研
数字图书馆研究室是信息资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开展检索语言和检索技术的研究,组织实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全面担负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功能,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的可靠运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英汉科技词库、汉语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科技资料体系建设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还负责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以及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制定工作。
目前,信息资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工程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提高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
邮编:100038
战略研究中心
战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科技专业背景、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中心主要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发展战略,开展情报分析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中心下设科技动态跟踪、知识管理、战略基础研究和战略应用研究等四个专业研究室,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围绕科技部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情报分析研究,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情报服务;
◆跟踪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在软科学研究领域,开展新学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
◆开展科学与科技决策支持研究,建设支持国家科技决策的信息资源库与知识库,开展知识服务;探索建立知识管理开放实验室;
◆开展科普统计分析研究,探索实践数字科普;
◆承办《中国软科学》、《高技术通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科学》等刊物,以及《科技参考》、《互联网信息专报》、《决策参考》等内刊;
◆接受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研究中心,围绕科技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府领域应用、科技资源共享行业领域应用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机构和行业机构委托,承担与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和促进相关的研究、实践、服务工作,促进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促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和技经贸信息的传播。
◆ 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研究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主要致力于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情况等的跟踪研究,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报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需求,以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提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咨询服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等服务。
◆ 产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产业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重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以持续满足产业发展与集成创新为目的,集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和技经贸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竞争情报咨询等服务。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业务定位于结合情报学研究应用实践的需要,开展知识组织技术、信息内容服务技术和情报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为情报研究与服务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其重点内容包括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元数据与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信息内容建设与服务等。
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责,为中信所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提供系统设计、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与服务等。
另外,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是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相关文献标准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国情报学会计算机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研究支持。
情报方法研究中心
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下设图书情报研究室、科学计量学研究室、学会办公室和几个期刊编辑部。
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计量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和《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同时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的主要工作:
◆ 开展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情报用户的研究。其中重点开展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构建、现代情报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 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中重点开展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科普研究;
◆ 开展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研究和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
◆ 承担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 接受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 承担《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工作;
◆ 接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展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年起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为首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管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属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归口部门。
主要任务:
◆情报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
◆图书馆学硕士生培养;
◆办好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
◆接受科技部及社会各界委托,开展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
◆探索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拓展各类信息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全民信息化教育;
◆承担科技部计算机软件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
中信所凭借自己知识密集的雄厚实力及其高层次的研究实践,造就了众多的情报信息领域专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导师队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颁发硕士学位299个;招收在职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获硕士学位,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总人数为460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机关、信息单位、驻外机构和各类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除了学历学位教育外,研究生部还承担科技部委托的培训班和研讨班。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培训班,包括计算机应用培训、信息分析师教师认证暨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全国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培训等,培训人员达数百名,满足了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中信所研究生部采取开放办学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才培养、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选送部分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进修深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大量高层次知识创新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欢迎各界人士报考中信所,竭诚为您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机会。
朱长超最欣赏的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朱长超研究员就是寻找这美丽花朵成长历史的人。是人类思维史家。
1944 年出生于南汇县黄路乡。 1962 年毕业于南汇县中学, 1967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 1982 年毕业于上海社科院哲学方法论专业。毕业后在上海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工作,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朱长超有较开阔的知识面、科学史研究、国外学术思潮研究等。已经出版各种著作 40 多种,发表论文 100 多篇,文章 1000 多篇。主要著作是《思维的历程》,《开发自我》,《思维与智慧》,《创新思维》,《人生的智慧》等。主要论文有《论人类思维是个自然历史过程》、《浅谈人类思维起源的动力》、《论用比较研究意识起源的方法》等。
其著作和论文曾获得三十多个奖项。其中《挖掘大脑中的财富》被评为 2001 年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之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作协、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优秀著作三等奖。《创新思维》获全国思维科学学会(筹)特等奖, 《思维史研究初探》获得院优秀论文奖 , 发表于红旗杂志的《评社会生物及人性自私论》获院优秀论文奖。
《思维史研究的方法》获得思维科学 10 周年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利用外脑》获全国 10 家科普期刊 1 等奖。
学术成绩
第一,对个体发育重演律和精神发育重演律提出了较完备的理论解释。上个世纪,德国科学家黑格尔提出了个体胚胎发育重演了种系进化历史的重演律理论,此后,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了儿童的精神发育重演了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精神重演律,恩格斯称之为精神胚胎学或精神古生物学,予以充分肯定。但是,这两种重演规律的机制,学术界一直没有作出解释。我在 《方法杂志》、 《科学技术辩证法》、潜科学等刊物对其机制作了探索。将进化与 DNA 分子的变化结合了起来,把种系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结合了起来,使个体在 DNA 安排下的发育过程重演了历史的进化过程。同样的道理,脑的发育,无论是脑量、结构,重演了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结构的进化引起功能的进化,结构的重演,也引起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重演。对重演律的探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二,逐步构造了人类思维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对人类思维发展的起点、人类思维发展的阶段,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力及思维史研究的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索。在社会科学杂志等发表了 《论人类思维发展的起点》、 《思维史研究初探》等论文 , 这些论文被收入 《中国世纪文论大系》, 《社会主义文库》等多种丛书。
第三,运用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理论,对开发大脑潜力、发展智力和创造能力,改革教育,作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曾在 《智慧和思维》、 《上海教育》等杂志发表 《右脑开发论》、 《情感智力论》、 《论思维训练的依据和方向》等论文 , 运用脑科学的成就 , 提出了左右脑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智商、情商协调发展论。出版了智力开发的教材 《寻找聪明》等等。
第四 , 努力进行思维科学、哲学、科学通俗化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就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朱长超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智力杂志、少年科学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努力进行学术和科学的通俗化工作,并撰写了 《科学智慧 8 分钟》41 集电视片,努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宣传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该片被评为 1998 年上海 10 部优秀科学作品之一。
朱长超认为,学者要关注社会,要努力保持科学的理性,要努力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生平不唯上,不从众,不媚俗,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信历史的辩证法。人生格言是:多向世界说真话,勤为后人著文章。爱好旅游、游泳、园艺等。
学术观点
一、人类有了思维,也就开始了不断创造的历程
人类不仅创造了精神世界,而且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人类创造的科学就有4000余门。人类创造的文学艺术精品不计其数。从人类创造第一件工具开始,便开启了人类文明历史的第一章。
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一直靠创造,走到了今天。
如果没有思维,人类也谈不上创造,……没有人的思维,自然界虽然处处执行着规律,但人们对规律将一无所知。
二、思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思维是人们大脑的功能,大脑约重1500g,体积1400ml,约有1000亿神经元。人的大脑极其复杂,不仅有巨大的显功能,还蕴涵着巨大的潜功能。所以,开发人脑潜能已成新一代人的第一要务。刘奎林称人脑是一个小宇宙,它与大宇宙是一一对应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人脑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源。
三、灵魂说-自然说-社会说-这是人类对思维的思考
从历史上看,由于人的思维自身的复杂性,人类对思维的认识、探索也比较迟,意见也不一致。
总的看,灵魂说统治时间较长,社会说较短,到了恩格斯时代,才对人的大脑、人的思维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是究竟人是这样思维的,人脑的化学、物理反映遵守什么样的机制,至今乃在探索中。
四、人类思维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
大自然演化的杰作很多,但最伟大的杰作是思维。大自然用了30亿年漫长的时间才创造了思维,并把它赋予人类。思维的延义是自然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里程碑。如果人类不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世界,不去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那么,就是对思维的最大浪费,人将有愧于大自然。
五、人类思维发展历程
1、思维能力不断进步
2、思维内容不断扩展
3、思维方式不断增加
4、思维方法不断更新
思维规律的内涵不断变化,人们对思维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思维是不断由具体向概括发展;
(2)思维不断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3)思维不断由神秘向理性发展
(4)思维不断走向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
六、创新思维是大脑爆发的美丽火花
1、创新的成果是发现
2、创新是人的精神支柱
3、创新是心态的园地
4、创新是历史的王国
相关论文
创造学术民主的风气
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要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就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风气,特别是学术民主的风气。
所谓学术民主风气,是指学术人格上平等的风气,在真理面前自由讨论、自由探索的风气,把实践作为检验各种理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风气。在这样一种风气下,每个人的创造性、探索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创造一种精神舒畅的氛围,学术上才能欣欣向荣。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领导的丹麦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为玻根哈根学派的大本营,成了现代量子力学的研究中心,培育了十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如泡利、海森堡、郎道等曾在这里学习和研究,一些著名的思想成果,如测不准定理,海森堡方程等,都是在这里萌发的。为什么这个研究所会群星灿烂?玻尔在总结的时候认为,民主风气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民主的学习风气呢?
首先,真理是多涵的,需要人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加以研究,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研究水,物理学家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发现它是流体,有一定的热容量,有一定的浮力,有一定的水压;化学家研究它,发现它的化学构成,分子结构,电荷分布,极性状况;生物学家研究它,发现它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生态学家,水利学家,气象学家也都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研究它,都做出了种种新的发现,找到了新的真理。我们不能说,只有物理学家对水的研究是必须的,合理的,化学家,生态学家,水利学家,气象学家对它的研究是多余的,不应当的。特别是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程中,更是很难肯定那一个方向是研究是有用的,哪一个方向的研究是无用的。当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的时候,谁能很有把握地说,他的研究是无用的,不必要的。任何伟大的权威,都不可能囊括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的认识,谁也不可能发现一切真理。某一个权威,只能是在某个方面对于某个问题达到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如果不倡导民主的风气,只提倡一类研究,不提倡多维的研究,对事物的认识就只会停留在某个方面,就不可能达到丰富的、全面的、立体的认识。如果没有学术民主的风气,只有一个人的思想在思考,人们或者不思考,或者一味地盲从,对于事物的认识就只会停留在一个人水平上。这种认识必然是很有局限性的,有时可能是错误的。如果认为,只有从自己熟悉的这个方面,从自己喜欢的某个角度去研究,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不支持或排斥其他方面、其他角度、其他方法的研究,就会压制不同意见的探讨,排斥其他方面的研究,这是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进步的。
其次,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无论是多么先知先觉的天才,无论是多么知识渊博的权威,只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个局部的、某个方面的、某个过程的真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永远是个有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认识了这个层次,又有着新的层次;认识了这个过程,又有了新的过程需要认识。认识是不断地向真理的逼近。这个过程是无限的。谁也不能穷尽全部真理。如果真理被几个人认识完了,科学岂不终结了吗?正是由于真理的探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它需要民主的氛围下,充分调动科学群体的作用,不断地向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第三,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不是看它的权威有多大,学问有多深,地位有多高,也不是看他自己的感觉如何,而是有着客观的标准。在真理面前,有钱,有权,有势,都是不顶用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无论你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你提出的思想,理论,观念等等,是不是真理,是不是正确,需要接受千百万人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个铁面无私的法官。如果没有民主的风气,利用权威或权利判定某个理论是正确的,某个理论是错误的,这常常会导致错误,将香花说成是毒草,将没有多少意义的研究说成是"划时代的贡献"。当年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由于个人崇拜和大树特树的影响,被说成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实践却有力地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实践并不卖它的帐。但是,等到人们发现它的错误的时候,它已危害中国达10年之久。如果有学术的民主风气,错误的东西就难以打扮成正确的东西而风行一时。
第四,民主的风气是学术进步的最大的推动力。有了民主的风气,就能在科学探索中,互相切磋,共同探求;就能互相批评,求索真理,就能激发思想,提高创造的氛围。民主这种风气,最符合科学的探索性特点,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创造学的研究表明,思维的多元化,发散化,最容易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创造性思维是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结合,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结合。这就如打井,只在某个地方向深处挖,虽然可能挖得很深,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有水的地层,仍然找不到水。东挖一锹,西挖一锹,挖而不深,就是找到了地下有水的地方,也不可能挖到水。只有既发现可能有水的地方,有把井挖到一定的深度,才有可能挖到水。而民主的风气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萌发。如果民主气不强,搞一言堂,一个人高高在上信口而言,下边的人或者噤若寒蝉,或者一味地去论证,去注释,去阐发微言大义,这只能是制造文字的废品,信息的垃圾,怎么可能有创造性思想的成果呢?我们回头看看当年文革中那数以百万计的理论家们活学活用的理论成果,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吗?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思维科学研究更需要民主的风气。思维科学是以人的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思维的人更需要创造性,探索性,真理性。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伟大的创造传统的民族。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迫切需要发扬创造精神。思维科学工作者肩负着提高民族的智力素质,提高民族创造能力的重任。为了推动思维科学的研究,我们务必发扬民主的风气。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养宇杰]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1224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养宇杰”!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