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

网上科普有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网上科普有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

1、文学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

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

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邝露、陈子壮、黎遂球等。

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2、绘画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卢传远、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黄幻吾、黄少强、陈凝丹等。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

3、工艺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

广雕还包括广州榄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

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4、园林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广州现存的清代古典式岭南园林有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5、民俗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扩展资料: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百度百科-广州市

中国丝绸之路的举世瞩目

历史上书法成就最高的十个人

第十位

颜骨赵姿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储光羲五言诗》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

董其昌《行书苏轼重九词》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第九位

楷书鼻祖 钟繇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据传,钟繇在此任太傅时,每日练笔之后,必到池中洗砚涮笔,天长日久,池水变黑,渗透地下,掘地三尺,仍为黑泥。

《宣示表》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隶书古意,多是真书笔法。

第八位

元人冠冕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他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前后赤壁赋》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对书法有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第七位

文艺全才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曾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州寒食帖》一个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牵笔走,恣意而行”。充分体现了效法、知法、驭法、变法的苏东坡书法作品的书法要领。

第六位

挺秀柳骨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唐代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世称“柳少师”。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书,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融会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神策军碑》为柳体的代表,他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的线条,如 “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第五位

“宋四家”之一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山西太原人,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书画自成一家,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

《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第四位

“草圣”张旭

张旭(675~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张旭《肚痛帖》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

《肚痛帖》从第四字开始,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字字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第三位

比肩二王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是唐中期著名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世称“颜太师”、“颜鲁公”。颜真卿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颜真卿书写此稿时缅怀堂兄满门忠烈,又悲感颜氏家族的“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个字墨色浓厚, 充分反映出书家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第二位

承王启颜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 是唐代初最具代表的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初学二王,吸收汉魏晋以来隶法,别创新意,有书法“八诀”,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使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

第一位

千古“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1. 闻名中外的绘画珍品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古代的大部分图画是画在墙壁或屏风上。汉、唐时代,就曾经在宫殿上画元勋像,以表彰他们开国奠基的汗马功勋。这些宫殿画今天早已无存了。但从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汉、唐等时代的墓室壁画上,还可以看到那时的壁画风格。它们多方面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不但描绘了地主阶级出行、宴会等享乐腐化的生活,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渔猎、制盐、炼铁、采桑等生产活动,还有顶竿、跳丸等各种精彩的杂技表演。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也是古代画家们喜爱表现的题材。晋代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他的不少作品是表现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的。例如《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三国时代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以丰富的艺术想象,描绘诗人与洛神在洛水相会的情景。他的画,用笔如春蚕吐丝,初看似乎平易,仔细揣摩,处处符合绘画的法则。他很重视对人物神情动态的刻画,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洛神赋图》

唐、宋是中国绘画最兴盛的时代。盛唐时期的吴道子,被后世尊为“画圣”。他一生画过三百多面壁画和大量卷轴画。他既善于画人物,又擅长画山水,笔势飞动,他的画风对后代影响很大。李公麟是宋代的多能的大画家,最擅长白描人物画,画马也很著名。他的作品有《免胄图》、《五马图》、《临韦偃收牧放图》等。存世的人物画中,最为辉煌的巨制,要算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这幅画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开封)的繁华景象,画面中心是城外的虹桥,桥面上车水马龙,磨肩擦毂;桥下,一艘巨大的漕船正在下桅准备过桥,人们吆喝着,忙成一团。画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商店、旅馆、官衙,几百个人物熙熙攘攘地忙碌着。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安排画面结构的高度技巧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南宋爱国画家李唐作的《伯夷叔齐采薇图》,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清明上河图》

魏晋以后山水画兴起,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了“金碧山水”,由于使用矿物的石青、石绿等颜料,并用泥金勾勒轮廓,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画家王维倡导水墨山水,富于诗情画意,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五代两宋,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山水画家,有荆浩、关同、董源、巨然、范宽、郭熙等。北宋末年,18岁的青年画家王希孟创作了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这幅气象万千的巨作,以细密严谨的笔墨和瑰丽的色彩,无限深情地歌颂了当时正在遭受金奴隶主贵族铁蹄蹂躏的祖国大好河山。南宋画家马远、夏 圭等人的画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元代以后,水墨写意山水盛行,许多画家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们强调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画面上,熔诗词、书法、绘画为一炉。但到后来,一些人只知模仿前人,作品越来越脱离生活。清代画家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反对因袭,力主创作,为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另一个重要画种,它以表达大自然中花卉鸟兽的活泼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古代花鸟画家非常重视观察生活,如宋代画家易元吉,经常长时间地到深山密林中去,观察鸟兽在大自然中的真实生态,所以他笔下的动物十分传神。历代画家留下大量的花鸟画作品,无论是细入毫发的工笔画,还是泼墨淋漓的写意画,都生意盎然,而且能启发人们对生活的联想。例如齐白石老人画的弹跳的蛙,浮游的鱼虾,以至各种昆虫、鸟兽,那生动的神态,以及作者透过浓墨重彩传达出来的奔放的热情,不是都能激发起人们蓬勃向上,热爱生活的感情么!

2. 艺术奇花——中国书法

我国的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书体上说,其趋势是由繁入简,而书法的艺术技巧却变化多端,风格多样。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创造,汇成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宝藏和优异的传统。

从古以来的书体,大体分来,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这是刻在兽骨上的文字。结构、长短、大小略无一定,笔法有方有圆,有飞肥有瘦。行款疏疏落落。极为错综,而风格或雄伟或劲峭,精神爽朗,古趣横生。从书法的源流上另成体系。

汉魏以后,中国的书法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经过多年苦学苦练,在文字形体、表现方法、用笔用墨方面,有许多创造,并且能够把行笔落墨同书法家自己内在的情感相结合,使这一门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兰亭序》

晋代的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从七岁就学习书法,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下悬笔练字。经过多年勤学苦练,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书法艳若春云,刚如曲铁,外形的优美同内在的遒劲融合在一 起。著名的《兰亭序》,即是他的墨迹。遗憾的是,原本久已失传,现在流传于世的,都是摹本。《兰亭序共计》324字,中间有20个之字,但这些“之”字,或从结构上变法,或从笔法上转换,都不同样。唐代书法家颜真清巧拙并用,古朴有力;柳公权清秀峻逸,疏朗明丽;其余如欧阳询、虞世南、 遂良等都世各创一体的书法大家。张旭、怀素的草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势连绵飞动,笔意奔放热烈。其后,宋有苏轼、黄庭坚、米市、蔡襄,大多擅行、草两体,或温淳婉媚,或丰腴跌宕,或俊迈刚劲,风格多样,都有极高的造诣。元朝有赵孟 ,圆转遒丽,人称赵体。明朝有董其昌等。清至近代,卓有成就者,亦不乏其人。

3.东方艺术宝库——我国的四大石窟

公元四世纪前后,随着佛教的兴起,佛教艺术也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了。遍布南北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石窟群,为我们保存下无数精美的古代绘画与雕刻,它们是珍贵的东方艺术宝库。

我国最大的石窟群是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直到清代,1500多年间,在3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480多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绘的塑像和以佛教故事题材的壁画。说起敦煌壁画不但绘画技巧高,而且数量惊人。如果把敦煌石窟的壁画一方一方地连接起来,可以排成50多里长的大画廊。这些壁画主要是北魏和唐代两个时期的。北魏画风粗 广,内容以描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的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为主。唐代大量流行的题材,是描绘编造出来的佛国“极乐世界”的各种景象,称为“净土变”。敦煌石窟还保存下各个时代大大小小的彩塑佛像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佛像竟有33米高。此外,19世纪末,在敦煌石窟一个封闭的石室中,发现了数量巨大、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这一发现,震动了全世界。

甘肃天水县麦积山石窟是另一个大型的石窟。从公元四世纪起,历代在这座山上修造了200来个洞窟,都开凿在峭壁上,靠层层的栈道相通。麦积山石窟的北朝彩塑佛像,清秀洒脱,艺术水平很高。现存的古代雕塑有七千多身,还有一部分壁画和精美的石刻造像碑。

山西大同市从前曾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首都,在公元5世纪后半期开凿了宏丽的云岗石窟群。现存主要洞窟有53个,有雄伟庄严的露天大佛,也有无数的小佛、菩萨、乐伎、飞天等。还有佛传故事图,可以说是刻在石头上 的“连环画”。天花板、柱子上还刻满了神异的动物和精美的花纹。进入洞窟,恍如置身于一个神话的世界。

5世纪末,北魏迁都到河南洛阳,在伊水岸边的龙门上,又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石窟群——龙门石窟。后代陆续在龙门山和对岸的香山坚硬的青石山壁,密密麻麻地开凿了两千多个窟龛,共雕造佛像近10万身。龙门石窟最优秀的代表作是唐代奉先寺一组露天的石刻造像。它由13米高的卢舍那大佛和成对的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人所组成。卢舍那以温和慈祥的目光俯视着前来朝拜的人群,其他雕像的神情、气质各不相同。龙门石窟还保存了碑刻题记3000多块,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4. 中国古代的音乐

我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在文献中记载保存的大量远古音乐传说,虽然有一些后人附会的成分,但仍回使我们了解到古代人民音乐生活的踪迹。而考古发现的乐器实物,更能充分说明当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水平。近年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几十支骨哨,它们是用兽的肢骨钻孔制成的,是后世笛箫类乐器的远祖,距今约有7000年。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以后一件打制的石磬,悬挂起来敲击,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距今约有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山西万泉县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发现有圆形、椭圆形、鱼形等形状的陶孙埙,这是一种一音孔至三音孔的吹乐器。我们对它们进行吹奏测音,可以窥见四、五千年千我国音阶、调式的萌芽及其发展。

晚唐诗歌,随着国势的衰微动乱,风格面貌有很大的变化。杜牧、李商隐的诗在艺术上成就很高,但感伤情调相当浓厚。其中一些沉迷声色的诗,更显示了精神的空虚。这种倾向到唐末更为严重。内容贫乏,形式华艳的诗风几乎弥漫了整个诗坛。但是,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的诗却能以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反映了唐末社会深刻矛盾。

还有一种为人们所熟悉的古代乐器——编钟。据《吕氏春秋》、《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传说钟是由垂或鼓延所制的,这个说法当然无从考证,但说明它的历史是很久远的。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编钟,是1954年在陕西长安县普渡村古墓出土大小三件一组的编钟,是西周中期的制品,它已是依一定的音阶组成的旋律乐器。近年在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山东、河北等地都曾出土有西周晚期至战国以来的编钟,其数目逐渐增多,由9件、11件、13件、14件组成。有的音高相当准确,可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

我们以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编钟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为例。楚墓出土的编钟共13件,每件钟都镂刻着精美的图案花纹。最大的钟上有铭文12个字,根据其形制和铭文,考古学家断定它是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铸造的。这套编钟保存完好,不仅没有伤裂,连一点多年侵蚀的锈片都没有,钟体上闪着略呈黑色的铜质光泽。最大的一件重4.36公斤,高30.2厘米;最小的重0.398公斤,高12.93厘米。它们按其大小依次安置在钟架上,钟架高80.7厘米。古代乐工席地而坐或跪在地上敲击。今天,我们可以用它来厘米。古代乐工席地而坐或跪在地上敲击。今天,我们可以用它来演奏完整的六声音阶民歌或伴奏歌舞。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更令人惊叹:它共64件,分3层悬挂在满饰彩绘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它们的总重量是2500公斤以上。钟架通常11.83米;高达2.73米。气魄甚大,场面相当壮观!这座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434年,距今2400余年。出土时,钟架还有演奏工具:6个丁字形木槌和两根彩绘长木棒。它的出土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编钟

这套编钟的音乐性能很好,音色优美,其演奏曲调的主要部分中层甬钟,12个半音具备,可以旋宫转调。总音域跨越5个八度以上。其音阶结构与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7声音阶同一音列。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由6位青年男女同时演奏,可以奏古今中外的乐曲。如日本的《樱花》、中国现代乐曲《草原上》、根据古代曲调改编的《朝乐》、《楚商》等。演奏起来,中上层的钮钟和甬钟悠扬嘹亮,下层甬钟深沉宏大。此起彼伏的钟声构成优美的乐曲,在人的耳边环绕回荡,令人振奋。外国朋友欣赏这套珍贵的文物时,赞叹道:“只有在中国才能欣赏到2000年前的古乐器演奏的乐曲,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与这套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石制编磬和笙、篪、排箫、十弦琴、瑟、建鼓等竹木制乐器,制作都很精美。编钟、编磬上都刻有铭文,是我们研究古代乐律学的珍贵材料。曾侯乙墓乐器的发掘,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座地下音乐宝库!它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音乐理论和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5.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

人们常常用“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天衣无缝”、“独一无二”……这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中国的工艺美术。是的,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而光辉灿烂的历史传统,很久以来就有“工艺之国”的誉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赐予,无论是石头、泥土、骨牙、竹木,或是金属、琉璃……都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工艺美术作品。

司母戊鼎

到了商代,我国人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金属工艺技术——青铜的冶炼、合金、成型铸造等,于是出现了文明于世的青铜艺术。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青铜艺术品。当我们参观博物馆,站在这些青铜工艺品的面前,往往有一种凝重的磅礴的气势感染着我们。那敦厚而挺丽的造型,一丝不苟、多层次的浮雕式铸花装饰,仿佛有一种吸引力,使人留连忘返。这是手工业奴隶们的伟大创造,也是他们血汗和生命的结晶。中国封建社会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个领域,都成为工艺美术的用武之地,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由陶到瓷的过渡的完成;传统青铜工艺的普及;新兴铁工艺的广泛应用;金银细工的发展;漆工艺的高度技艺成就;雕塑工艺的全面开花;丝织工艺的国际声誉;等等。略举几例:

在这沧海横流,壮志难酬的时代,南宋词坛上又崛起了一个伟大的歌手——辛弃疾。他不仅有关于玉雕工艺:相传2700多年前,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识玉者,名叫卞和。有一天,他在深山峡谷发现了一块石头。他断定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如果能剖开它,一定可以做成稀世的玉雕工艺品。于是他将璞玉献给了厉王。岂不知厉王听信了庸才的意见,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样一来,卞和的贡献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根据当时的法规,以“欺君之罪”先后被断掉左足和右足。这不幸和不公平的遭遇,使卞和万分伤心。他伤心的不是自己断了足,而是竟没有人识得这块璞玉。后来文王即位,他命令玉工们花了很大力气切开璞玉 。啊,石头里层果然是一块粲然瑰宝。文王用这块宝玉做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雕工艺品——渔璧,并命名为“和氏璧”。这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和氏璧价值连城”的故事。关于丝织工艺: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可“丝绸之路”。经过这条通路,中国丝织工艺由东方传到西方,直到地中海东岸。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人非常喜爱东方“塞里斯(丝)国”的丝织品。他们不惜一贵重的黄金,并辗转经过波斯商人,与东方塞里斯(中国)交换丝绸织绣。汉代丝织品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根据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一带出土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刺绣作品,不难看出:汉代丝绸不仅质地柔软、光泽、细润,便于衣着,而且讲究美术效果。很多作品图案花纹疏密有致,色彩绚丽,虽然经过两千年的地下埋藏,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美丽动人的衣饰。

此外,女词人李清照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她一生分 前期和后期,渡江以前她写了许多闺情蕴籍的作品渡江后风格一变,写了许多愁苦之词,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不幸,同时也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不幸。

关于陶瓷工艺: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美术史上技艺成就最高的百花争妍时期,尤其是色釉和彩绘,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技艺上真有巧夺天工之妙。例如,青釉瓷可以烧出“如玉似冰”的质感和色彩感,又可以烧出雨过天晴的瓷色。公元16世纪晚期,在法国作家杜夫尔的一部传奇歌剧中,有一位牧羊人名叫雪拉冬。他穿着一身美丽的青色衣裳,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恰在此时,中国浙江省龙泉青瓷首次传到法国,人们爱不释手,那清莹透润的青釉,与雪拉冬的青色衣裳,都同样迷住了爱美的法国人。于是,人们便将这两个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风趣地用“雪拉冬”这个名字,来称呼、赞美中国的龙泉瓷色。

精美瓷器

我国人民创造的工艺品,丰富多彩,既好看又好用,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瑰宝。

关于“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雪瑶]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12085.html

(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雪瑶
    雪瑶 2024年12月20日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雪瑶”!

  • 雪瑶
    雪瑶 2024年12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 雪瑶
    雪瑶 2024年12月20日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雪瑶
    雪瑶 2024年12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赤玉坊@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