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补充一下,到宋朝的时候出现了以朱熹、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从书中求天理。与他们相对的有陆九渊的心学派,以“心即理”为核心,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能动性作用。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朱陆同作为理学家,他们为学方法的不同如果仅从道德修养上看,确实如黄宗羲在《学案》中所指出的,只是反映了双方在性情与道德实践上的差别,正所谓“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但是朱陆做为哲学家,他们理论所阐发的伦理法则背后,有着世界观与哲学体系的深刻差别,他们所主张的修养方法是与其本体观,即对于宇宙的本质的思考紧紧相联系。
朱熹以读书(道学问)为总枢纽,陆九渊以义利之辨(尊德性)为总枢纽,朱陆言“理”,同以封建伦理为核心,他们的哲学思想、思维逻辑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朱熹以理为本,意在寻找万物之后决定万物的终极本质。他首先着眼的是自然,意在从自然规律中归结出“所以然”的本体,并把“所以然”推到“所当然”,把“形而上”的当然之理当作人生活动、道德意识的根源。这样,朱熹实际上是以“物”为认识对象,做出知性的概括,归纳为“理”。故此他重视语言的表达与传授,逻辑的概括与抽象。在方法上则崇尚读书、斟酌文字,要人以读书为穷理的主要方法。
与朱熹相对,陆九渊是把“义利之辨”的价值转换放在首位,而把读书放在次要位置的。陆九渊从他所处的时代中政治的腐败,思考到科举的弊病,以为当务之急是救治人心,转变人的立场。他认为多懂得道理并不能改变人的思想,因为知识的背面,有决定人知识方向的东西,这就是“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
陆九渊以道德主体为本体,他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直觉。他以直觉为本体,而认为这种本体虽超越于人的知识之上,却又不离人的知识。所以他强调尊德性,而又要以求知的手段充实本体,来作为德性的补充。如果说朱熹的知性之“理”论证了封建伦理的根源性、普遍性,那么陆九渊的理性直觉则在于把带有普遍性的伦理规范变为个人的内在体验,这即是他“心即理”的内在逻辑。 到了明代,王阳明因为按照朱熹的“格竹”去格竹失败后,开始转向陆九渊的心学,并将其发扬光大,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主张,陆王心学由此成名。 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1、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方技家
2、西汉时期,武帝前:道家无为思想;武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两晋南北朝:玄学时期
4、隋唐五代,儒家主流,道家也可占一部分,因为李氏认为老子是其祖先。
5、宋元明清,儒家,尤其是明朝开始,科举以八股取士后更加显著。
6、清末民国:百家争鸣,主要是以西学东渐开始。
三皇五帝时代,炎黄尧舜,公天下,尚贤。
夏商,君权神权合一,尚鬼神
周,周礼,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没有主流,诸子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形成发展时期
秦 崇尚法治,法家思想为主流
汉初,黄老之学 黄帝老子道家与阴阳家学说
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成为2000多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之后宋明理学又一次重塑儒家文化,存天理,灭人欲
至明清八股取士,儒家思想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统治手段之一。
民国,复古尚孔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
关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郏克样]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1153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郏克样”!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补充一下,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