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
内科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你知道重要内科学有哪些重要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欢迎阅读。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阴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血证:
1.鼻出血
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3.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 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六、癫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5)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气血虚头痛:气血双补-八珍汤
7)痰浊头痛:健脾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十二、中风
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痰热瘀闭: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三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缓急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
4)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三十五、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6)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4)气淋:
实证:利气宣导-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5)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6)膏淋:
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
三十七、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十八、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十九、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四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四十三、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3)肾气虚-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中医内科常识
小学生中医手抄报内容如下: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
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发展历史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
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
中医春季养生小常识
1.求中医内科理论常识
描述的有点少。大概的判断,好像是脾肾阳虚,还外带点受风寒。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摘录一段,对号入座。因为描述的资料少,所以,不便作出详细回答。祝你好运。
2.中医知识大全、
脚气偏方内科单方
1.黄豆米皮糠(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2.红枣陈皮赤豆汤(民间方)
主治:脚气肿痛。
配方:陈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红枣10枚。
用法:将陈皮、赤豆、花生仁、红枣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注:一方无陈皮,一方再加大蒜无陈皮。
3.麦芽煎(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麦芽适量。
用法:将麦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
用法: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按注:一方无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黄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陈皮3克,羊脚骨150克。
用法:将黄豆、陈皮与羊脚骨用水炖烂,适加调味品盐等食用。
按注:一方无黄豆。
6.青鱼煮韭黄《民间便验荟萃》
主治:脚气。
配方:青鱼500克,韭黄250克。
用法: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
7.白扁豆散(民间方)
主治:脚气浮肿。
配方:白扁豆适量。
用法:磨成粉,饭前每次10克,用灯心草煎汤调服,每日3次。
8.花生红枣凤瓜汤《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
配方: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
用法: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
按注:一方不用鸡脚、瘦肉,加饭豆。
9.米糠饼《食疗大量病》
主治:脚病。
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红糖适量。
用法:面粉与米糠加水合均匀,加入化好的红糖,按常法煎成饼。当点心食。
10.谷皮糠粥《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鲜谷皮糠适量。
用法:粳米洗净煮为稀粥,待粥成时把谷皮糠调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车前汤(民间方)
主治:湿性脚气。水肿。
配方:紫菜、车前子适量。
用法:水煎服。
3.内科主治考试知识点有什么
概述:阐述肺炎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取决于宿主和病原体的因素。 分类: 一、解剖分类:重点讲述各型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2。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分类: 1。
细菌性肺炎 说明细菌是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2。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3。病毒性肺炎 简单介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指出SARS的病原体就是病毒(冠状病毒)。
4。真菌性肺炎 5。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6。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三、患病环境分类 1。
社区获得性肺炎 讲述定义、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原体。 2。
医院获得性肺炎 讲述定义、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原体。 临床表现:细菌性肺炎症状变化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
讲述主要症状和体征。 诊断:重点讲述肺炎的诊断程序(包括确定肺炎诊断、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原体) 一、确定肺炎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胸片检查可确定诊断,注意与肺结核、急性肺脓肿、肺癌、肺血栓栓塞症、非感染 性肺部浸润相鉴别。
二、评估严重程度: 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除此之外,下列危险因素会增加肺炎的 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 1。
病史:年龄>65岁,存在其它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等。 2。
体征: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 ≥120 次/分;血压10*109/L 或 50mmHg 血 Cr>106umol/L; BUN>7。1mmol/L;Hb 讲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 意识障碍; ② 呼吸频率>30次/分; ③ PaO2。
4.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容有哪些,有参考书没,如何备考
您好,星恒教育为您解答。
一、; 考试内容。
考四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
共需复习功课: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分组为: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绿网先锋注:2012新考纲不作要求]、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专业知识(中医内科学)
专业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学)
二、; 复习材料
五版、七版教材。
《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复习教材》
《基础知识题库》
《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绿网先锋考试网的2012魔鬼训练营习题班
三、; 复习重点
重中之重:中医内科学(二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占200分,不仅要知道主要证型、治法、方剂。其变化转归等也要知道,一句话把书看烂。将来也要用的。)
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绿网先锋注:2012新考纲不作要求]、中医诊断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一般掌握: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分不多,大概十分左右,且都是常见内容。当然考过试后,欲使中医登堂入室则要另下功夫。)
四、; 考场注意
分成二部分,做完第一部分后,如进入第二部分则不可后退回第一部分。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中医小知识
1.春季养生小知识
春季适当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经常大步行走,将头发散开,使衣物宽松,情绪上保持开朗豁达,减少争斗、发怒等激动情绪,不要斤斤计较,多与人为善,这才符合是春季的养生规律。
中国民俗认为在春季人体健康状况在这个时期也容易出现一些波动。如果能正确地按照养生规律来安排饮食起居,就会起到明显的保健效果。
“多活动”被列为春季养生保健之首。中医认为,春季五行为木,肝与之对应,而肝脏与人的情绪直接相关。春季气温上升,体内阳气升发,人们的情绪容易激动,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现出易怒、急躁、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此时可通过适当的活动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大步走、登山、远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调畅,神清气爽。同时,自然界春季的特点在于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动,打破冬季沉闷的蛰伏,顺应着天地升发的阳气拼命生长。冬天久居室内所致的气血积郁,在春暖花开时节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进行户外运动,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废物排出,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2.春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1. 养肝护肝春季属肝,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也是养肝护肝最好的时候。如果春天没有养好肝气,周身气血就会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也易受干扰而致病。肝气通达,就会身体放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的现象。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养肝的最好方法。
2. 防寒保暖。春季温差变化明显,不要穿着太单薄,注意每天的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以防感冒。在家久居,应保证室内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多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舒畅。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3. 补充优质蛋白质。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饮食宜清淡,健康的饮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于消化。只有适当摄入肉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才可以增强体力,使我们旺盛精力,而且优质蛋白质中还富含可使大脑清醒和警觉的酪氨基酸,对缓解“春困”有一定的作用。 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食用一些葱、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阴寒,能够达到杀菌防病的功效,可减少感冒,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家庭饮食也要多粗少精,多食些谷类如大米,小米,燕麦,糯米等,蔬菜多食闪耀,南瓜,红薯,胡萝卜,莴苣,白菜等。这些都是属于甘味食物补脾养肝。粥类如山药红枣粥,枸杞糯米粥,胡萝卜菠菜粥,银耳红枣粥等都是养脾健胃。
4. 预防疾病。春季是各种流行感冒的多发时节,多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勤洗手,勤洗衣物,多晒被,室内垃圾及时清理。小孩应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3.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法是这样的:春三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是万物萌发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应晚睡早起,起床后松开头发,到庭院里散步,舒展身体,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勃发,而对待万事万物,也要符合春天生机蓬勃的特点,让它们生长而不要扼杀,应当给予的就不要剥夺,应当增加的就不要减少。
这才是对春天生长之气得正确呼应,也是身体养生的必经之路。若违背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肝脏之气,由于春天阳气不生,到了夏天阳气则不长,那么就会出现虚寒之症,适应夏季的生长之气就少了。
因此我们在春天应该适当运动,让人体的阳气跟随自然界的阳气一起升发最好。要保持舒畅的心情。
4.春季养生小知识
春季养肝为首 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
故此,四时养生,要特别抓紧春天生发季节的肝脏养生。按照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所以,在春季养生,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以养肝为主线,春季养肝是纲,用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抓住春季养肝,维护和加强人本机体阴阳平衡,从而真正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壮目的。
老中医说,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尽量不要吃不要油腻、生冷、粘硬食物。由于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营养之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黑芝麻、柑桔、蜂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
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导致内热偏胜者,还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等 *** 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虾、蟹之类。
这些都是春季养肝的家常方法,非常的实用,读者您不妨将这些春季养生小常识运用在生活中。保持心情舒朗的养生观 春季养生小常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
中医认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脾气大容易发火。胆红素高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面,就是木旺肝气盛。
有一个穴位可以缓解,在脚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头交汇处,有一个穴位叫太冲穴,早晚穴位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气,舒郁结。不仅春季可以自己经常 *** ,日常工作被老板训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 *** 这个太冲穴。
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养生观,其实养生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起居要有规律。
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地阳气升发。
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阴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精神要养足。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渡之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春天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要注意经常锻炼。
春季绿色植物增多,空气中的阴离子倍增。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有助于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因此,宜多做些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风筝、钓鱼、赏花、慢跑、打太极拳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菌素病能力强、思想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5.春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1、春天应该多吃豆芽 豆芽处于一种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鲜活。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生长,尤其需要这种高质量的营养。此外,莴苣、菠菜等春季生长的新鲜绿叶蔬菜,以及 草莓、樱桃等应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2、适合做伸展运动 整个寒冷的冬天,人的身体仿佛都是蜷缩着的,因此春天最适合做的就是伸展运动,以唤醒身体。年轻人最好做 瑜伽,老人可以练练气功。
3、最应补B族维生素 春季人的大脑容易处于兴奋状态,而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有助增强细胞能量,还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虫叮咬。 此外,补点钙和镁也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及肌肉,缓解焦虑或失眠。
6.春季养生有哪几个小常识
1、防风。
在中医中,春季为风邪主令。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来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这在中医中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正是春季的高发病。
” “外风”之外,还需防“内风”。张勇介绍,风气痛于肝,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都会诱发肝风。
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2、防寒。
乍暖还寒时候,气温上下波动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专家介绍,一防外寒,外界气温变化寒气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为寒气所伤。
“含伤阳,心属阳,寒气入侵,心脏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3、春季宜养脾胃。
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上升,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养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
“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肠胃功能长期不好的人,在这个季节调养脾胃,对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帮助。
7.春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一、保护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是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主要就是帮助人们调节气血所用,并且还是人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必经之道,所以在春季的到来,对于肝脏的防护是必须的。
在饮食方面,想要保护肝脏可以多吃一些葱姜蒜、韭菜等等,这些都是温补食用的材料。 对肝脏都比较好。
二、多甜少酸 多甜少酸的意思就是,在春季的到来,要多吃甜的东西,少吃酸的食物,甜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气,对肝脏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大枣、山药等等,如果吃多了酸的食物,反而会导致脾胃的消化下降,吸收营养的功能变低。
大枣山药等物都是春季的最佳食物。 三、多食蔬菜 蔬菜是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食物,因为蔬菜的内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并且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洗礼,人体的维生素含量都会相对较低,所以多吃蔬菜就可以帮助人们把遗失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物补充回来。
还帮助人们避免了口腔炎等的皮肤病。 四、养生粥调配 粥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在熬粥的同时加入一些食材也可以达到养肝益气的效果,比如一些猪肝梗米粥、韭菜梗米粥等等,都是养肝益气的佳品,并且多喝养生粥还可以温肾壮阳、健脾养血,当然,还是要看粥中放入的食材了。
五、蛋白质的补充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很少运动,并且多爱食用火锅,这样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和蛋白质的流失,所以在春季的来临,人们就要从饮食中补充蛋白质,以达到加强免疫力,一般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就是牛肉、豆腐、鱼内食物。 。
8.春季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春季时体内的肝胆经脉旺盛活跃,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一年365天都维持在最佳状态。
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第1招 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 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第2招 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
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
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春天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
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入肾经食材
肉桂+小茴香+覆盆子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小苘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覆盆子益肾固精,养肝明目;
三者搭配在一起,有补益肾明的作用,可缓解痛经问题。
入脾经食材
? 千姜+大枣+茯苓+益智仁+芡实+甘草+花椒+陈皮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益智仁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花椒温中行气,逐寒止痛;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以上搭配在一起,可加强气血循环,有强健脾阳的作用。
调气血食材
红参+玫瑰花
红参补气益血,生津强心;
玫瑰花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两者搭配在一起,可强化人体运化,有调礼气血的作用。
其他食材
红糖+蜂蜜
红糖和中助脾,润心肺,缓肝气;
蜂蜜清热补中,解毒,美颜;
两者搭配在一起,不仅可以补血,还能养肝。
古中医认为
人体内肾属水、脾属土,脾肾就是人体的水土,是身体健康的基石。万病不治求治于脾肾,而脾肾最怕湿寒。一旦脾肾湿寒, ? 人体组织和五脏六腑仿佛置身又潮又冷的房间里,就像机器会生锈,从而易引发各种身体问题。
关于“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佐恋]投稿,不代表赤玉坊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cn/bkqs/202412-105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赤玉坊的签约作者“佐恋”!
希望本篇文章《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赤玉坊]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